北上科考之旅——跟著地質學家去科考 |  | 來源 : 中國地質學會 | 發布日期 : 2018-08-02 |  |
|
|
 |
 1 / 15 頁  2 / 15 頁  3 / 15 頁  4 / 15 頁  5 / 15 頁  6 / 15 頁  7 / 15 頁  8 / 15 頁  9 / 15 頁  10 / 15 頁  11 / 15 頁  12 / 15 頁  13 / 15 頁  14 / 15 頁  15 / 15 頁 |
 |
7月,全國各地可以用兩字來形容“炙熱”。 |
7月23日至7月29日,由中國地質學會主辦的2018年中國地質學會青少年地學夏令營開啟了“北上科考之旅”。 |
為辦好此次夏令營,中國地質學會與協辦的黑龍江省國土資源廳、黑龍江省地質學會、黑龍江科技大學等單位多次協商、部署、采點,最終選擇了太陽島江漫灘性濕地、漠河北極光、五大連池火山地貌、嘉蔭古生物化石采集等最具地學科考價值的幾個地區為考察點,來自全國各地的近200余名營員與帶隊老師,開啟了為期7天的地學之旅。 |
第一站“我們來到美麗的太陽島上” |
24日,一首“太陽島”唱響了祖國的大江南北,大家對這個名字并不陌生,但對于他是國內唯一一個位于城市中心的江漫灘濕地草原型沿江生態區了解的不多。在這里隨營的中國地大江滿容教授向營員們講解了江漫灘、濕地的形成過程。還有立在太陽島正門前的那塊標志性的大石頭的來歷。黑龍江營的郭子川說,“雖然我是土生土長的哈爾濱孩子,太陽島也來過不知多少次了,與這塊大石頭也沒少合影,但到今天我才知道,他的學名為日光石,因晶體內含有赤鐵礦、針鐵礦等對光就會呈現出“日光效應”,又被稱為太陽石。 |
為讓營員們勿忘國恥,營員們還一同參觀了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遺址,牢記日軍當年所犯下的罪行。 |
第二站神秘北極光 |
24日一晚的火車之行,25日一早大家抵達中國最北極——位于大興安嶺地區漠河市漠河鄉的北極村。 |
這里是中國觀察北極光最佳的地點,冬季,這里的極地冰雪也是讓人向往之地。這次雖然沒能親眼目睹到神秘的北極光,營員卻了解到,美麗的北極光是太陽風、地球磁場和大氣層共同的杰作。隨隊的老師為大家講解了北極光是如何形成的和如何寫好科考報告的講座。 |
同時大家還來到最北郵局,在明信片上蓋上郵戳;到北極廣場,與“北”的標志合影留念,在一片“我找到北了”的歡笑聲中,結束了這次愉快的“尋北”之旅。 |
第三站 火山與冷泉 |
26日一早,團隊抵達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 |
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位于黑龍江五大連池市,在14座火山堆中間蜿蜒曲折的河串起大大小小5個燕塞湖,從火山之間穿流而過,主景點有老黑山,岸邊是火山石 |
這里最值得看的是五大連池主要的火山口——老黑山。坐上電瓶車觀光車,車子開啟,一路涼風襲來,聽著播放的風景簡介和老黑山歷史,讓為個炎熱的夏天多了些愜意。 |
到了山腳下,大家開始爬山,一路走來棧道兩邊火山巖形成的石海,形態各異,非常壯觀。營員們不時駐足,聽取老師的講解。大約半個小時左右,抵達老黑山的火山口,一個大大的漏斗狀火山坑,直徑約350米,深約140米,俯視口底還是會讓令人望而生畏。在這的山坡上分布著眾多的浮石、熔巖礫、火山彈等,營員們尋找著標本,樂在其中。 |
與老黑山相鄰的南北泉,是世界三大冷泉之一,于1954年發現,是飲用礦泉。從景區進門一條主道可以走到一個小廣場,廣場上有一個個水池,龍頭里放出來的泉水可以直接飲用。營員與老師們都先喝上一大口,接著洗臉,洗手,紛紛拿出早已準備好的空瓶接上滿滿的一瓶。營員說:這水涼涼的,還有汽,像汽水一樣,喝了一下,不過有股鐵銹味,還是處理過的五大連池水好喝。 |
在這里,你也可以看到當地的居民拎著大桶、大暖瓶打水的,還有在這做水療的。 |
第四站 恐龍之鄉 |
27日,營員們來到湯旺河國家地質公園,這里是以其稀有的花崗巖石林地貌景觀和完善的原始生態為特征。 |
在這里營員們不僅是領略大自然的風光,更是在老師們的帶領下,認識了地質中巖石三兄弟: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了解了這三兄弟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一定條件下,三大巖石可以相互轉換。 |
知道了湯旺河的花崗巖是一種火成巖,而湯旺河石林是目前國內發現唯一一處類型最齊全,發育最典型,造型最豐富的地質遺跡。 |
28日來到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孩子們的樂園。 |
遠遠的就看到由兩個巨大的恐龍像標志的大門,走進去,你會看到四周各種恐龍的塑像,宛如走進了侏羅紀公園。進入博物館,講解員向大家一一介紹了展出的展品的由來。營員們不時的記錄,拍照。 |
解說介紹,嘉蔭是中國第一塊恐龍化石的發生地。目前 ,從這里出土的化石,已經被裝成了10具恐龍化石骨架。兩年前,多國古生物學家和地質學家在嘉蔭野外考察時,發現了新的大規??铸埢?,除鴨嘴龍、虛骨龍外,還發現了甲龍化石等,使“恐龍之鄉”的名聲更加遠揚。 |
為使學員們進一步了解古生物化石,中國地質學會還聯系到化石采集點,讓全體營員有機會親自去尋寶,采集化石。在化石采集點不時聽到營員們興奮的聲音,“看,樹葉化石”“老師,這是不是魚骨化石”。 |
七天的夏令營在大家的收獲中圓滿結束。 |
此行的總指揮長、中國地質學會副理事長兼常務副秘書長朱立新說,這次選擇在黑龍江舉辦夏令營,一是這幾個地域具地很強的地學科考價值,二是夏季龍江的氣候怡人。為了使這次地學夏令突出他的科考性,我們特別邀請中國地質大學的五位專家做為隨團老師,并為營員準備了科譜書籍及詳細的活動手冊。 |
就象營員南昌三中的李昕怡在科譜小論文中寫到,感謝這次夏令營,讓她不僅欣賞到祖國的秀美河山,更真切的體會到大自然的神奇,了解了許多地學知識,更加懂得珍惜保護這些地質遺跡的重要性,這些都是自己旅游無法體會的。 |